- · 《科技创业月刊》栏目设[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收稿方[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投稿方[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征稿要[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刊物宗[05/29]
大学生科技创业研究评述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1 引 言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有力驱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许秀瑞、田善武,2017)。大学生是创业的主体,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是创业经济的
1 引 言
社会经济的高速发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强有力驱动,全国范围内掀起了创新创业的热潮(许秀瑞、田善武,2017)。大学生是创业的主体,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是创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科技创业不是简单地进行商品零售或者商业培训等活动,而是依靠专业的理论知识、科学理性的思想、科学技术成果和知识产权等,吸引社会风投的资金支持,继而进行科技创业(沙谟,2012)。大学生科技创业是运用科学技术成果或专利发明等进行生产经营活动的系统过程。大学生科技创业是其创业实践活动中最能体现其自我价值及群体价值的关键内容,也是最能体现其科技创新能力用于服务社会建设的重要方式。大学生科技创业是创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引起了社会、经济和管理等相关领域学者的广泛关注,并取得了丰硕的研究成果。下面,本研究将从创业及科技创业的概念、大学生科技创业模式、相关影响因素以及创业环境等方面对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进行系统评述。
2 关于“创业”与“科技创业”的含义
2.1 关于“创业”的含义
关于“创业”的研究最早可追溯至18世纪50年代,法国经济学首次在研究中对“创业”的含义进行概述,其认为创业代表着创业者需要承担以固定不变价格买入商品并以不确定的价格将商品卖出的风险。回顾过往的270余年,学界对于“创业”的研究已相对成熟,研究成果相当丰富。发展过程中比较经典的定义有:创业的关键环节是能够发现机会(KIRZNER,1973);创业是发现商机并对其进行利用的系统过程,整个过程一般不受可控资源的限制(STEVENSON等,1989);创业是发现创造新产品或新服务的商业机会,并利用该机会的系统过程(SHANE、VENKATARAMAN,2000)。国内对于“创业”的研究,起步相对较晚。几十年来,国内学界从不同的研究领域出发对“创业”作出界定。学者张玉利(2008)在研究中对创业做出阐释,认为创业不仅需要发现和捕捉机会,更需要市场的驱动,创业是创业者在所能控制的资源相对匿乏的前提下,把握住所发现的商业机会,并将其实现的过程。“创业”还被定义为创业者依靠自身价值、拥有的资源、个人能力、自我经验以及其他相关因素,将所获取的资源、商业机会、有效信息等以及所掌握的科学技术,通过某种途径或形式将其转化为财富或价值并实现某种追求或目的,最终创建公司或各类实体组织的过程(贺程,2011)。李莫言(2014)研究认为创业是寻找和发现商业机会,并将商业机会转化为新产品或服务,从而实现其潜在价值的系统过程。不同学者对“创业”含义的概述虽不尽相同,但仍有共性存在,即认为创业是一个发现商业机会并利用该机进行价值实现的系统过程。
2.2 关于“科技创业”的含义
科技创业的研究是创业研究领域的焦点问题之一。随着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含义也在不断发生变化。所谓科技创业是指科技商业化作为创立新企业的基础的一种创业过程,该过程强调来自私营和公共部门的多个相关参与方之间的有效互动,例如高校技术转移负责人、科学家和工程师、公司高管以及独立的创业者等(WRIGHT等,2007)。浙江大学张钢教授(2008)的研究团队在研究成果中将“科技创业”定义为是将科技成果进行商业化处理的重要方式,是连接技术发明与技术创新、新产品或服务的桥梁和纽带。科技创业也可以理解为创业者以自己所掌握的技术和知识为核心,寻求和把握潜在的商业机会,整合所掌握的资源,创建能够为市场提供新产品或新服务的组织,实现技术和知识的社会价值的过程(王以梁,2014)。李婉婷(2016)认为科技创业是以科技创新成果为基础而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科技创业”的概念强调的核心是科技成果或专利技术的商业化过程,科技成果强调的是自主研发的,并且具备自主的知识产权(刘帮成,2016)。一般认为,“科技创业”的概念有广义和狭义之分,从狭义上理解,科技创业就是利用科学技术进行创业,这是一种浅层次的理解。从广义上去理解,科技创业包括科技研发、投入和产出,科技成果的转化与应用、科技成果的推广等(王溪,2015)。综上所述,不难发现本研究梳理的文献,各位学者均是对“科技创业”的概念进行广义阐释,并且均认为科技创业是科学技术进行商业转化的系列过程。
3 关于大学生科技创业模式的研究
传统的创业经验难以借鉴和复制,制约了科技创业的进一步发展,适当的科技创业模式对于创业成功具有助推作用。目前,对创业模式的研究,比较经典的创业模式有:Gartner模式、Wickham模式、Sahlman模式、Timmons模式、Christian模式、Jain模式以及Zahra-George创业模式(马晶月,2012),以上经典创业模式虽构成要素迥异、形式变化多样,但它们随着创业发展的变化而不断变化,在不同的创业过程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我国学界多从不同维度对创业模式进行研究,目前暂未形成定论。国内在大学生科技创业模式研究领域比较有代表性的成果主要有:郝红军(2012)将科技创业分为高知识高技术群体创业、科技型创业、高校扶持创业以及依托大学科技园区准备创业四大类,并详细介绍了四类创业模式的特点。陈东帆(2009)通过对上海大学在校大学生科技创业模式的综合调查发现,学校依托教育、科研、设备等综合资源,形成了科技成果转化带动大学生科技创业和大学生科技创业带动就业等两种典型的大学生科技创业模式。马晶月(2012)以工科大学生为研究对象,基于创业理论和管理学组织设计理论,归纳并设计了三种适用于工科大学生的科技创业模式,即自主创业模式、师生合作创业模式、学生参与创业模式。黄健柏(2010)通过对长沙高新技术创业企业实地调研,基于对调查样本进行综合分析,归纳设计出五种创业新模式,即个人+投资商合作制创业模式、个人+公司合作制创业模式、导师+学生合作制创业模式、同学合伙制创业模式和家族合伙制创业模式等。陈朔(2017)基于“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从引导大学生选择适合自身的科技创业模式出发,提出以下三种科技创业新模式:以互联网为载体的创业模式、以“互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科技创业模式、以物联网为主要载体的科技创业模式。
文章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网址: http://www.kjcyyk.cn/qikandaodu/2020/1118/460.html
上一篇:科技之光照耀产业梦想
下一篇:探究电子信息类学生在微型企业中遇到的问题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