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来稿必须是作者独立取得的原创性学术研究成果,来稿的文字复制比(相似度或重复率)必须低于用稿标准,引用部分文字的要在参考文献中注明;署名和作者单位无误,未曾以任何形式用任何文种在国内外公开发表过;未一稿多投。 二、来稿除文中特别加以标注和致谢之外,不侵犯任何版权或损害第三方的任何其他权利。如果20天后未收到本刊的录用通知,可自行处理(双方另有约定的除外)。 三、来稿经审阅通过,编辑部会将修改意见反馈给您,您应在收到通知7天内提交修改稿。作者享有引用和复制该文的权利及著作权法的其它权利。 四、一般来说,4500字(电脑WORD统计,图表另计)以下的文章,不能说清问题,很难保证学术质量,本刊恕不受理。 五、论文格式及要素:标题、作者、工作单位全称(院系处室)、摘要、关键词、正文、注释、参考文献(遵从国家标准:GB\T7714-2005,点击查看参考文献格式示例)、作者简介(100字内)、联系方式(通信地址、邮编、电话、电子信箱)。 六、处理流程:(1) 通过电子邮件将稿件发到我刊唯一投稿信箱(2)我刊初审周期为2-3个工作日,请在投稿3天后查看您的邮箱,收阅我们的审稿回复或用稿通知;若30天内没有收到我们的回复,稿件可自行处理。(3)按用稿通知上的要求办理相关手续后,稿件将进入出版程序。(4) 杂志出刊后,我们会按照您提供的地址免费奉寄样刊。 七、凡向文教资料杂志社投稿者均被视为接受如下声明:(1)稿件必须是作者本人独立完成的,属原创作品(包括翻译),杜绝抄袭行为,严禁学术腐败现象,严格学术不端检测,如发现系抄袭作品并由此引起的一切责任均由作者本人承担,本刊不承担任何民事连带责任。(2)本刊发表的所有文章,除另有说明外,只代表作者本人的观点,不代表本刊观点。由此引发的任何纠纷和争议本刊不受任何牵连。(3)本刊拥有自主编辑权,但仅限于不违背作者原意的技术性调整。如必须进行重大改动的,编辑部有义务告知作者,或由作者授权编辑修改,或提出意见由作者自己修改。(4)作品在《文教资料》发表后,作者同意其电子版同时发布在文教资料杂志社官方网上。(5)作者同意将其拥有的对其论文的汇编权、翻译权、印刷版和电子版的复制权、网络传播权、发行权等权利在世界范围内无限期转让给《文教资料》杂志社。本刊在与国内外文献数据库或检索系统进行交流合作时,不再征询作者意见,并且不再支付稿酬。 九、特别欢迎用电子文档投稿,或邮寄编辑部,勿邮寄私人,以免延误稿件处理时间。

古画中的车告诉你老祖先有多聪明

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4-22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帝王之车:讲究的是科技和排场 一般的贵族出门,乘车那是代步用的。皇帝出门,尤其是举行重大典礼的时候,那是代表国家的形象,所以各种排场少不了,各种黑科技更是少不了。

帝王之车:讲究的是科技和排场

一般的贵族出门,乘车那是代步用的。皇帝出门,尤其是举行重大典礼的时候,那是代表国家的形象,所以各种排场少不了,各种黑科技更是少不了。

宋代《大驾卤簿图书》局部

这幅图(左一)是记载宋朝皇帝最高规格的出行仪仗队的《大驾卤簿图书》的局部,大家可以一窥皇帝出行时候的壮观场面。

除了这些骑马的仪仗队士兵,仪仗队中更是少不了各式各样的车辆,有大有小,全部是限量款。其中,有这么两种车最有意思。

(左二)这种叫指南车,技术含量异常高。这个车里面是不坐人的,所以车周围一圈没有供人踏脚上车的部位。

至于车上面的那个人,大家要注意了,其实那只是一个木雕!这个木雕下面有个转盘,通过车厢里的各种齿轮,连接着车轴和车轮。所以无论车如何转向,上面的木雕始终面朝南方。

这辆车,可以说是整个仪仗队的导航系统。

(右一)这种车更不得了,叫“记里鼓车”。这辆车的上面的人,可不是简简单单的木雕,而是两个“机器人”。

大家可以看到,这俩“机器人”一个对着鼓,一个对着锣,他们的任务可不是吹吹打打演奏乐器,而是记录皇帝出巡行走的历程。这两个“机器人”的体内有发条、弹簧,通过齿轮连接到车轴和车轮。

车辆每前行一里,上面的小人敲一下鼓,每前行十里,下面的小人敲一下锣。这种车其实并非宋朝原创,早在汉代,大学者张衡就已经制造了这种车的模型。说“记里鼓车”是世界上最早的里程记录仪器,丝毫不夸张。

汉代画像砖拓片中的早期记里鼓车

清《羊车望幸图》

不过,这些只是仪仗队用的车辆,并不是皇帝出远门的时候实际能用到的,像指南车、记里鼓车,更是只能在城市的平坦道路中用用,到了荒村土路上肯定抓瞎。

明朝的《出警入跸图》则描绘了明朝万历皇帝出门祭祖的场景。这次出行的距离大约有五六十公里。在今天,五十公里开车上高速也就半小时(只要不堵车),可是在古代,那可得走上一两天。

皇帝出远门,那肯定是不一般,《出警入跸图》中的车辆更是可以用“壮观”二字形容。

除了这些另类的“大排量”,皇室还有些另类的“小排量”。皇宫大内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坐马车浪费,步行太累,所以皇宫里面也流行一种另类的便车——羊车。

晋朝皇帝司马炎的后宫非常大,据说各种妃嫔将近一万人,他也不知道去哪儿好。于是他没事就驾个羊车在宫里面溜达,停到哪算哪。

因为羊喜欢吃竹叶,喝盐水,所以妃嫔们都会在门口插上竹叶,洒上盐水,以求皇帝的“御羊”驻足门前,得皇帝的宠幸。

这个事情也流传成了一个成语典故,就叫“羊车望幸”。

平民用车:实用就好

对于平民来说,车这种东西大多数可不是代步的,而是用来干活的,就算用来代步,那也是能省则省。

比如说羊车,在民间也是有人用的,明代人画的《罗汉图》里面,就有个乘坐羊车的老和尚。

明《罗汉图》

明仇英绘《清明上河图》局部

要了解古代百姓的日常生活,有两幅画可以说是必看,一幅是《清明上河图》,另一幅是《清明上河图》。

只不过,一幅是宋代的,一幅是明代的。一幅画的是宋朝的汴梁,一幅画的是明朝的苏州。

这两幅画中,都有百姓乘车代步的描绘,不过那些车都是“货客两用”,有点类似于咱们今天的皮卡。

清摹本《清明上河图》局部

这么一看,还真能勾起不少以前乘坐拖拉机去镇上赶集的回忆。

当然,绝大多数百姓可买不起牲口,很多人也都是单独干活的个体户,他们使用最多的车,是人力的独轮车。

使用独轮手推车的,差不多是这么几种人:一种是帮人家运货的;一种是帮自家运货的;还有一种,那可就有说头了,他们在古代叫做货郎,一辆车或者一个担子,挑着货物到处卖。

明佚名《货郎图》

明宫廷画师《明宪宗元宵行乐图》

古代,以货郎为题材的画,那可是数不胜数。

这些“怪蜀黍”推着独轮车,带着各式各样的玩具,四处奔走,在村头街尾勾搭各种萌娃。

之所以“货郎图”那么多,我估计是因为货郎这个职业,是当时每个人的童年记忆。画家长大了,回忆起往事,想画点童趣的,自然就会以“货郎”作为题材。

文章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网址: http://www.kjcyyk.cn/qikandaodu/2021/0422/701.html



上一篇:科技与人文融合背景下的中学物理设计型实验的
下一篇:德里罗科技伦理思想解读以白噪音大都会为例

科技创业月刊投稿 | 科技创业月刊编辑部| 科技创业月刊版面费 | 科技创业月刊论文发表 | 科技创业月刊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科技创业月刊》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