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创业月刊》栏目设[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收稿方[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投稿方[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征稿要[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刊物宗[05/29]
20年布一盘棋 ——记“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人物简介】王德喜,男,197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现任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技术研究院院长、辽阳博仕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立项
【人物简介】王德喜,男,1970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工学博士、教授,现任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技术研究院院长、辽阳博仕流体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主持及参与国家、省、市立项8项,主持和参与横向课题11项,累计获得授权专利35项,创办了三家科技型公司,先后获得“辽宁省五一劳动奖章”“辽宁省优秀科技工作者”“辽阳市十大创新创业人物”等荣誉,入选国家“万人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辽宁省“兴辽英才计划”科技创业领军人才。
王德喜在布一盘棋,用20年的时间。
他要率领自己的科研创新团队站在国内环保科技的最前沿;他要将自身研发的专利、专有技术广泛应用于世;他要使祖国的水更清、天更蓝;他要让国人知道,外国人能做到的,我们也一样能做到,而且会做得更好……他要盘活整个棋局,并将取得的经验,借助三尺讲台传承开来。
这盘棋,王德喜“蓄谋已久”。
背水一战,一子定生死
种子是在2003年埋下的。
那年,他获得工科博士学位,从东北大学毕业,回到母校——沈阳工业大学辽阳分校任教,为学生们授业解惑,并运用所知所学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科技难题。
在搞科研和做技术咨询的过程中,王德喜发现,许多环保设备都不同程度地依赖进口。进口产品价格高、交货期长、服务跟不上,完全受制于人。而当时国内各大高校及科研院所,虽然不乏相关研究和专利成果,但绝大部分仅局限在实验室阶段,鲜少形成产业化。思前想后,外表温和的王德喜作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科技创新创业。
创业与研发一样,需要赶上时代的脚步。王德喜开始研究学习国家产业政策,与前辈们探讨科技创业的前景,最后确定了以三废处理、真空获得设备、磁力驱动技术为主导的适应市场需求的科研方向。
2012年,王德喜找来几个志同道合的师兄弟,自掏100万元作为项目启动资金,在苞米地里租了3间破旧民房,开始了打拼——辽阳博仕流体设备有限公司就这样成立了。
100万元,几乎是王德喜的全部身家。他的坚定行动激发了整个创业团队的热情,大家不计得失,日夜奔劳。在王德喜的带领下,公司建立并完善了33人的研发、生产、销售、技术服务队伍,创新研发了污水处理射流曝气器、厌氧反应器、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等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环保设备,对国外同类产品实现了替代和超越。
一系列的研发成功让公司拥有了专利35项、授权发明专利20项、专有技术42项,也给环保产业带来了诸多高性价比的成果。其中,射流曝气器就比德国进口的同类型设备更加高效节能,而且价格仅是国外同类型设备售价的50%,为中国企业节省了大量资金。
步步为营,打开新局面
研发专利喜报频传,可销售市场却迟迟未能打开。公司从成立起,连续3年没有拿到一个订单,原因很现实——企业规模小、缺乏知名度……这些“先天不足”的劣势使得王德喜在创业初期几乎被排斥在市场之外。
打破僵局,就要拿好产品说话。2016年,王德喜得知国内一家设计院的许多项目可与公司生产的产品相对接,于是兴冲冲地前去沟通。没料到,连面都没见到,电话里就吃了闭门羹。
是关总得闯,王德喜的执拗劲儿上来了。几经辗转,他要来了设计院相关负责人的电话,知道彼此年龄相近,猜想对方也一定会看新闻联播,便每天在新闻联播之前的几分钟给对方发一条微信,既不打扰,也不会被轻易忽略。
微信的内容涵盖了自己是谁,做的是什么产品,技术优势在哪里,在哪些项目上可以引进,在哪些方面可以形成性价比更高的解决方案,还重点建议:最好不要浪费大量资金从国外购买我们国内已经很成熟的技术……类似这样的信息,王德喜发了整整一个月。一个月后,他再打电话,对方“破天荒”地像老朋友一样和他聊了起来。
就这样,每一项研发成果转化而成的首台机器设备的销售工作,王德喜都会亲力亲为。在他看来,自己研发设计的东西,只有自己才能说得最透彻,并在第一时间为用户答疑解惑,这些都可以成为销售人员的宝贵经验,在后续的工作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经过多年的艰苦奋斗,王德喜带领着团队不断开疆拓土,公司的百洁牌消毒粉产品广泛应用于医院污水处理、疫病防控部门、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食堂及公共场所消毒;射流曝气器、射流搅拌器、射流氧化器……多种产品广泛应用于中国神华、东北制药、大连恒力等大型企业和上市公司,同时远销美国及东南亚地区。
文章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网址: http://www.kjcyyk.cn/qikandaodu/2020/0731/3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