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科技创业月刊》刊物宗[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征稿要[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投稿方[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收稿方[05/29]
- · 《科技创业月刊》栏目设[05/29]
高校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心理影响因素及其对策研
作者:网站采编关键词:
摘要:据教育部统计,2019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834万人,这个数字还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二胎政策的开放而逐年增加,与之相对,就业市场已接近饱和,就业关系“供大于求”已是不争
据教育部统计,2019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834万人,这个数字还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二胎政策的开放而逐年增加,与之相对,就业市场已接近饱和,就业关系“供大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支持创业的政策陆续出台,创业环境空前良好。 1 现状 但即使在现实就业压力和国家众多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虽然有超过8成的在校大学生产生过创业的意愿,但实际在毕业后仍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占比却不足5%。目前大学生创业现状仍不够乐观,依然存在着“旁观者多,参与者少”、创业成功率不高、创业经验不足等现象。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多集中于餐饮住宿、消费电商、信息科技等行业。目前比较热门的科技创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农业、生物科技等领域。虽然科技创业广受欢迎,但因受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等限制,总体来说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其主要创业项目仍集中在电子商务和O2O领域中。此外,大学生科技创业遭遇侵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上我国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力量有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持续时间短,资金匮乏、技术人才短缺、运营成本高等一系列外因也给大学生科技创业带来不小的阻碍,导致大部分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无疾而终,只有少数创业项目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 2 心理影响因素 除了经济资本、社会环境,人力因素等对大学生创业产生影响外,心理特质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成败的核心要素。 2.1 内控制能力 控制源是人们对事情结果或某一行为的认知,内控制能力弱的人倾向于将事情结果归因于运气、机遇、环境等外部因素,内控制能力越强的人则更倾向于把事情的结果归因于个人努力、个性、自身能力等内部因素,从而更容易重视自身过去获得的经验和根据经验预判的阻碍对创业的行为控制。因此,在规划未来职业时,内控制能力越强的大学生,越倾向于利用已获得的专业知识进行科技创业。与此同时,家庭环境与周围社交环境将对其决策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创业意向也会更高。 2.2 自我效能感 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创业所进行的预测。学者们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已基本达成共识,都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创业者的一种信心、信念,它与创业动机、创业行为密切相关。当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时,他对所处环境的信念和自信心就越强,越能接受新事物与挑战,进而对创业的态度就越积极;同样,大学生越有信心,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越多、所预期的阻碍越少,对创业行为的感知行为控制越强,创业的意向就越高。 2.3 成就动机 成就动机是想要达成某种目的的内在心理动机和倾向,最具有持久性的人格特质。成就动机能够激励创业者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个人价值实现的愉悦,体验到创业从无到有的成就。成就动机特质越强的大学生,追求成功的意愿就越高,也更倾向于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更高标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会更加理性,会尽力解决困难并努力使创业成功。 2.4 创业环境 创业环境对大学生科技创业意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大学生所处地域的科技创业政策越优惠、创业氛围越浓郁,科技创业环境越优异,其科技创业的意向就越强。这是因为身边的创业环境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科技创业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大学生对科技创业了解的越多,便越可能进行创业实践,其创业意向也就越强。 3 对策研究 3.1 个人对策 3.1.1 重视心理学知识学习,加强自身内控意识培养 通过正确积极的归因训练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唤起大学生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激发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科技创业的自信和热情,为之后能在创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坚定信念。 3.1.2 提升自身的自我效能感,积极培养科技创业意向 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特点之一。有意向参与科技创业的大学生应当将创业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源泉,重塑价值观,同时准确定位大学生科技创业,积极归因,重视技术创新和已有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保持创业热情和信心,力争实现创业成功。 3.1.3 积极进行科技创业实践,激发个人创业成就动机 通过科技创业实践提高成功体验,利用榜样的力量塑造创业的成功示范,是大学生强化成就动机的有效途径。通过亲身经历的创业实践和身边创业成功的榜样影响,能够在短期内快速积累创业自我效能感,暗示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可能性。 3.2 政府对策 3.2.1 完善制度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 大学生科技创业往往面临资金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创新能力有限等问题。其创业保障应纳入具体的法规框架,积极探索多种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和财政措施,加大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力度,能够有效激励大学生科技创业。加大对大学生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的援助力度,通过法律和政策倾斜规范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保护行为,保护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热情,培养科技创业气氛。此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科技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团队和科技企业搭桥引线,放宽对科技创业贷款的限制条件,科学制定针对大学生科技创业的融资贷款,对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行税费减免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科技创业。 3.2.2 健全保障科技创业机制,构筑孵化科技创业平台 大学生科技创业成功与否和产学研用结合是否紧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大学生科技创业团队和高校、政府科研机构的合作局限于单纯的技术合作,合作层次较低且合作模式单调,高校等科研机构往往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应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激励和运行机制,推动科学技术等向大学生创业团队转让,促进产学研和大学生创业团队间物质、信息、人才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使用,减少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本。 3.2.3 建立宣传推广机制,合理定位大学生科技创业 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引导,如打造有经验的科技创业指导师智囊团,建设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园或孵化器,发挥创业园区和实训平台的作用,降低科技创业培训对大学生创业者的门槛;通过举行各种类型的科技创业竞赛,鼓励有意向进行科技创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争取在竞赛中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以期吸引风险投资;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加大宣传,包括其创业历程及创业成功的启示。此外,大学生科技创业普遍因为知识储备有限,离自主科研开发距离还很远,社会应当对大学生科技创业持有正确的期待,鼓励其进行模仿创新或者渐进式创新。 [1]洪大用,毛基业.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17[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 [2]何向荣,谢敏.浙江大学生(2013-2014)创业观察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 [3]杨晓慧.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3-2014)[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 [4]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77. [5]白延虎,金晶.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心理特征因素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2):133-134. 据教育部统计,2019届高校毕业生数量将达到834万人,这个数字还将随着高校的不断扩招和二胎政策的开放而逐年增加,与之相对,就业市场已接近饱和,就业关系“供大于求”已是不争的事实。为解决大学生的就业问题,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各项支持创业的政策陆续出台,创业环境空前良好。1 现状但即使在现实就业压力和国家众多政策支持的背景下,虽然有超过8成的在校大学生产生过创业的意愿,但实际在毕业后仍然选择创业的大学生占比却不足5%。目前大学生创业现状仍不够乐观,依然存在着“旁观者多,参与者少”、创业成功率不高、创业经验不足等现象。与此同时,大学生创业多集中于餐饮住宿、消费电商、信息科技等行业。目前比较热门的科技创业主要集中在互联网、人工智能和现代农业、生物科技等领域。虽然科技创业广受欢迎,但因受自身专业知识结构、知识储备等限制,总体来说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科技含量低,其主要创业项目仍集中在电子商务和O2O领域中。此外,大学生科技创业遭遇侵权的情况时有发生,加上我国知识产权领域行政执法力量有限,严重影响了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积极性和创新性。同时,持续时间短,资金匮乏、技术人才短缺、运营成本高等一系列外因也给大学生科技创业带来不小的阻碍,导致大部分大学生科技创业活动无疾而终,只有少数创业项目能够在市场竞争中存活下来。2 心理影响因素除了经济资本、社会环境,人力因素等对大学生创业产生影响外,心理特质也是影响大学生创业能力和创业成败的核心要素。2.1 内控制能力控制源是人们对事情结果或某一行为的认知,内控制能力弱的人倾向于将事情结果归因于运气、机遇、环境等外部因素,内控制能力越强的人则更倾向于把事情的结果归因于个人努力、个性、自身能力等内部因素,从而更容易重视自身过去获得的经验和根据经验预判的阻碍对创业的行为控制。因此,在规划未来职业时,内控制能力越强的大学生,越倾向于利用已获得的专业知识进行科技创业。与此同时,家庭环境与周围社交环境将对其决策发挥更大的作用,科技创业意向也会更高。2.2 自我效能感创业自我效能感是指个体对自己是否有能力完成创业所进行的预测。学者们关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定义已基本达成共识,都认为自我效能感是创业者的一种信心、信念,它与创业动机、创业行为密切相关。当大学生有较强的自我效能感时,他对所处环境的信念和自信心就越强,越能接受新事物与挑战,进而对创业的态度就越积极;同样,大学生越有信心,认为自己所掌握的资源与机会越多、所预期的阻碍越少,对创业行为的感知行为控制越强,创业的意向就越高。2.3 成就动机成就动机是想要达成某种目的的内在心理动机和倾向,最具有持久性的人格特质。成就动机能够激励创业者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不断感受到个人价值实现的愉悦,体验到创业从无到有的成就。成就动机特质越强的大学生,追求成功的意愿就越高,也更倾向于从事自己认为有价值的工作并力求达到更高标准,他们在创业过程中遇到困难时也会更加理性,会尽力解决困难并努力使创业成功。2.4 创业环境创业环境对大学生科技创业意向有直接的正向影响作用。大学生所处地域的科技创业政策越优惠、创业氛围越浓郁,科技创业环境越优异,其科技创业的意向就越强。这是因为身边的创业环境可以加深大学生对科技创业的认知程度,接受程度。大学生对科技创业了解的越多,便越可能进行创业实践,其创业意向也就越强。3 对策研究3.1 个人对策3.1.1 重视心理学知识学习,加强自身内控意识培养通过正确积极的归因训练影响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唤起大学生对专业学科知识的学习兴趣和动力,提升学习效果,提高大学生对专业知识的掌握情况,进而激发大学生利用专业知识进行科技创业的自信和热情,为之后能在创业的过程中克服困难坚定信念。3.1.2 提升自身的自我效能感,积极培养科技创业意向用智力换资本,是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特点之一。有意向参与科技创业的大学生应当将创业作为实现个人价值的重要源泉,重塑价值观,同时准确定位大学生科技创业,积极归因,重视技术创新和已有产品的知识产权保护,保持创业热情和信心,力争实现创业成功。3.1.3 积极进行科技创业实践,激发个人创业成就动机通过科技创业实践提高成功体验,利用榜样的力量塑造创业的成功示范,是大学生强化成就动机的有效途径。通过亲身经历的创业实践和身边创业成功的榜样影响,能够在短期内快速积累创业自我效能感,暗示大学生追求成功的可能性。3.2 政府对策3.2.1 完善制度保障机制,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大学生科技创业往往面临资金支持、科研成果转化,创新能力有限等问题。其创业保障应纳入具体的法规框架,积极探索多种符合我国国情的金融和财政措施,加大税收优惠和财政支持力度,能够有效激励大学生科技创业。加大对大学生科创企业的知识产权维权的援助力度,通过法律和政策倾斜规范知识产权、专利技术的保护行为,保护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热情,培养科技创业气氛。此外,地方政府可以通过设立专门的科技创业基金,为学生创业团队和科技企业搭桥引线,放宽对科技创业贷款的限制条件,科学制定针对大学生科技创业的融资贷款,对大学生科技创业实行税费减免等方式,营造良好的创业环境,促进大学生科技创业。3.2.2 健全保障科技创业机制,构筑孵化科技创业平台大学生科技创业成功与否和产学研用结合是否紧密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目前大学生科技创业团队和高校、政府科研机构的合作局限于单纯的技术合作,合作层次较低且合作模式单调,高校等科研机构往往在合作中占据主导地位。政府应推进科技基础设施和条件平台建设,建立科技资源共享的激励和运行机制,推动科学技术等向大学生创业团队转让,促进产学研和大学生创业团队间物质、信息、人才等科技资源的共享使用,减少大学生科技创新成本。3.2.3 建立宣传推广机制,合理定位大学生科技创业加强对大学生科技创业的引导,如打造有经验的科技创业指导师智囊团,建设专门针对大学生创业的科技园或孵化器,发挥创业园区和实训平台的作用,降低科技创业培训对大学生创业者的门槛;通过举行各种类型的科技创业竞赛,鼓励有意向进行科技创业的大学生积极参与,争取在竞赛中获得脱颖而出的机会,以期吸引风险投资;积极营造有利于大学生科技创业的社会环境和氛围,对已经取得一定成就的大学生科技创业项目加大宣传,包括其创业历程及创业成功的启示。此外,大学生科技创业普遍因为知识储备有限,离自主科研开发距离还很远,社会应当对大学生科技创业持有正确的期待,鼓励其进行模仿创新或者渐进式创新。【参考文献】[1]洪大用,毛基业.中国大学生创业报告2017[R].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8.[2]何向荣,谢敏.浙江大学生(2013-2014)创业观察报告[R].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5.[3]杨晓慧.中国大学生就业创业发展报告(2013-2014)[R].北京:人民出版社,2015.[4]叶映华.大学生创业意向影响因素研究[J].教育研究,2009(4):73-77.[5]白延虎,金晶.大学生创业倾向的心理特征因素分析[J].科技经济导刊,2019,27(02):133-134.
文章来源:《科技创业月刊》 网址: http://www.kjcyyk.cn/qikandaodu/2020/0529/332.html
上一篇:高校大学生科技创业孵化育成路径研究
下一篇:硬科技创业靠什么支撑